行业新闻
意昂体育中华民族三交史:从唐昭陵六骏石刻看唐王朝与西域民族交流
唐昭陵六骏石刻是唐贞观十年立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唐太宗昭陵北司马门内的块大型浮雕石刻,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其中,“飒露紫”和“拳毛騧”两石刻在年时被盗,辗转于文物商之手,最后流失海外,后入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
昭陵六骏的六匹骏马都选自在太宗李世民在建立唐朝和统一全国的过程中,随他南北征战过程中所乘过的骏马。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军队能否拥有高质量的战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军队的成败,所以战马在我国古代战争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唐太宗在隋唐之际南征北战,驰骋疆场,冲锋陷阵,与战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于是在为自己营建昭陵时,他想到了曾经与他屡立战功的六匹战马,决定用青石雕刻六骏的形象,并亲自为之作“赞”,以展现六骏的雄姿,同时炫耀他的武功。
据传,唐太宗令画家阎立本先把“六骏”形象画出,然后令石刻家阎立德刻在石屏上,这些骏马雕成以后安置在昭陵北面献殿前的东西两厢,故人们在习惯上称之为“昭陵六骏”。昭陵六骏石刻原本在陵园最北端的玄武门东、西庑廊对称排列,总体呈阶梯状,由北向南渐次升高,马头都是朝向南方的祭坛。其均采用高浮雕手法,六骏每件宽约204厘米,高约172厘米,厚约40厘米,均为青石质地。每块石的四周均先预留凸起状的石边框,姿态神情各异的六匹骏马均取侧面像,采用雕凿石表达15厘米之深的高浮雕形式,其中三匹做直立状,三匹为奔驰状。史传唐太宗还令书法家欧阳询将每一匹战马的名字和御制颂词誊写于纸上,令工匠镌刻于石雕之上。虽然每一幅石雕上都留有一尺见方的凿字处,但字迹已严重风化。但根据史料与文物记载,我们依然可以得知太宗李世民为这六匹宝马所留下的亲题赞语。
在唐朝早期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唐太宗征战南北,他与昭陵六骏之间的深刻情谊也令人感动。六匹骏马分别代表了唐太宗在不同时间统一南北的征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一统天下的过程。六骏背后的故事也值得我们了解。
“飒露紫”像列于西侧南端,是昭陵六骏之首。在“昭陵六骏”石雕中,惟有“飒露紫”上有一人像,这个人是唐大将丘行恭。丘行恭虽然名未收录于凌烟阁开国24功臣之列,但唐太宗特许给其雕像与飒露紫一起陪葬昭陵,可请荣获之高。
武德三年七月,唐高祖李渊命秦王李世民率兵十万东征洛阳郑王王世充。唐郑两军交战至次年二月初,唐军已兵临洛阳城下,郑军出城迎击意昂体育,双方在位于洛阳城西北面的青城宫展开了一场大决战。据《旧唐书·丘行恭传》记载:李世民的侍臣猛将丘行恭, 骁勇善骑射。李世民为了打破僵持不下的局面,他自己跨上飒露紫,亲率数十骑兵从侧冲入敌阵,希望能打乱敌人阵脚。 因为来势太猛意昂体育,郑军被冲得晕头转向,一片慌乱,几乎无人敢挡其锋。李世民只顾猛冲,随从的诸骑均失散,只有将军丘行恭一人紧随其后。然而王世充老谋深算,李世民奇袭不成,反而使自己身陷险境。围堵唐军的郑军返回,流矢中伤李世民战马。飒露紫晃摇,秦王落马陷入险境。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丘行恭急忙掉转马头,把自己的坐骑让与李世民,自己一手牵着受伤的飒露紫,一手持战刀徒步继续与敌军作战,掩护李世民突阵而出。回到营地后,丘行恭拔出飒露紫胸前的箭,飒露紫便失血身亡。后来李世民为了嘉奖丘行恭拼死护驾的功勋,特命将拔箭的情形刻于石屏之上,从此一人一马以定格的艺术方式将这段忠心护主的故事流传于世。
“特勤骠”像于东侧南端,其毛色黄里透白,白喙微黑,故称“骠”,就是我们俗称的“黄骠马”。特勤骠是李世民与宋金刚作战时的坐骑,马身上无箭伤,双耳高耸,两目炯视,作缓步徐行姿态,给人以机警而又稳定之感。
史载,武德二年三月,依附突厥的马邑人刘武周乘唐军在陇西与薛仁果交战之机,派其精锐宋金刚部向南侵扰。相继打败了并州总管齐王李元吉、太原府行军总管装寂等唐大将,攻克晋阳、浍州,几乎占领河东全境,震动关中。唐高祖准备收缩唐军固守关中,但秦王李世民坚决反对。11月,李世民乘特勤骠,率兵三万,东渡黄河反击宋金刚。
次年二月,宋金刚军粮尽计穷,军心动摇。李世民立即全营出击,乘特勤骠勇猛冲入敌阵,一战击溃宋金刚。李世民追击到高岭时,由于行军速度过快,辎重和粮草都已经被甩下很远。在这种对军队较为不利的状况下,李世民坚持歼敌务尽的作战方针,率领数王精锐骑兵继续猛追,把主力部队完全甩在后面。这次追歼,李世民连续两天不吃饭,三天人不解甲、马不卸鞍, 特勒骠建立了卓越功绩。李世民率唐军骑兵一昼夜间急追二百多里地,终于在雀鼠谷西塬捕捉到宋金刚的主力,一天之内连续突破宋金刚八道防线,杀敌上万。第二天又击破第九道防线,杀敌三千。宋金刚出马迎战,但被李世民与特勒骠的气势所震,被大败。特勒骠在此次战役中的贡献巨大,因此也被选为六骏之一,以视李世民对其的重视。
“拳毛騧”列于祭坛西侧三骏石刻中间,“騧”是指黑嘴的黄马。“拳毛騧”是一匹毛作旋转状的黑嘴黄马,它是李世民在平定河北原窦建德部将刘黑闼反叛时的坐骑。
据记载,武德四年七月,夏王窦建德在押解长安后,被唐处死。其旧部刘黑闼等人以复仇为名,在河北一带起兵反唐。十二月,李世民又一次奉命出征,他采用“坚壁挫锐、意昂体育断粮筑墙”的战略,逼迫刘黑闼率两万骑兵南渡沼水与唐军决战。这次战斗相当激烈,李世民的坐骑拳毛騧最终身中九箭,战死在两军阵前。刘黑闼被李世民击溃败走突厥。自这场战争后,唐王朝统一中国的大业便宣告完成。而拳毛騧战功赫赫,在这次再次奠定中国统一格局的战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被选入六骏之一。
“青骓”位列东侧中间。苍白杂色,为唐瓦岗寨首领李密被王世充击败后投奔唐时,所献的西域良马。石刻中的青骓四蹄腾空,几乎与腹部齐平的奔驰状,把一匹风驰电掣、 冲锋陷阵的战马的矫健姿态刻画得十分逼真。青骓身上中了五箭,都是从迎面射来的,而多射在马身后部,足见它奔跑起来迅猛异常。它是李世民与窦建德武牢关决战时的坐骑。
武德四年五月初二,为支援叛军王世充,窦建德出动全军,在武牢关前布阵20里,逼唐军出战。唐军坚守不出,夏军无隙可乘。午时李世民派遣300精骑冲夏军试阵,见夏军溃散,便下令唐军全面反攻。他骑青骓率骑兵领头直冲爽建德大营,秦叔宝、程咬金等分头分割夏军。唐军几路骑兵从各个方向穿插冲刺并分割夏军,阻断指挥交流,击溃夏军阵线。夏军主帅窦建德在突围时中槊受伤被俘,其后在被押解回长安后,李渊下令将其斩首。这一仗,唐军以绝对劣势的兵力获得全胜,杀敌万余人,获得俘房五万余人,擒获敌军主帅。武牢关大捷,使唐朝初年的统一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此战役依旧惨烈无比,从李世民的战马青骓身中五箭而亡可见一斑,青骓也因此被选入六骏之一。
“白蹄乌”像位于西例北端。此马周身毛色乌黑,四蹄俱白。石刻的白蹄乌筋骨强健,昂首怒目,四蹄腾空,呈疾速奔驰之状。此马身上无箭伤,可能是因为长途疾驰力竭而死。
据史记载,武德元年6月,割据陇西的薛举想趁唐初占关中,立足未稳之机,率军10万攻唐泾州,觊觎长安。7月,亲王李世民被任为西讨元帅,在高披抵御薛军。由于部将恃众不备,被薛举大败于浅水原。薛举欲乘胜直捣长安,却突然病亡,其子薛仁果继位,屯兵折披。唐军首战失利后,李世民认为薛军恃胜而骄,粮运困难,利在速战,便下令坚壁不出,两军在浅水塬一带相峙。11月,薛军粮草不济,军心浮动,进退两难。李世民看准战机,以少量兵力正面牵敌,自己亲率主力,骑白蹄乌直排敌后,使薛军大乱溃逃。为彻底消灭敌人,李世民又催动白蹄乌乘胜追击,一昼夜奔驰二百多里,把败军围定在折摭城内,迫使薛仁果开城投降,从而一举夺取了陇西。唐平定陇西后,消除了西顾之忧, 保障了关中安全。白蹄乌在后期追击薛军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奠定了战争胜利的基础,因此也被列为六骏之一。
“什伐赤” 像立于东侧北端。“什伐”是波斯语“阿什婆”,即汉语中马的译音。此马毛色纯赤,什伐赤的身世还极富有传奇色彩,它是一匹来自西域龟兹国的汗血宝马。石刻上的骏马凌空飞奔,如离弦之箭。什伐赤身上中了五箭, 都在马的臀部,不难看出它是在冲锋陷阵中受伤的。它是李世民在洛阳城外与王 世充作战时的又一匹坐骑。
武德三年7月,秦王李世民统率十万唐军东击占据洛阳自称郑王的王世充,几番交战,郑军皆败,被迫龟缩进洛阳城内据守。一日,李世民乘什伐赤与几位将领立马邙山,察看洛阳城内的敌情,突遇王世充郑军的偷袭。李世民见状,急忙率众将向山下唐营奔去。埋伏在林中的郑军一齐瞄准唐军统帅李世民的坐骑什伐赤射箭,希望擒拿李世民。什伐赤身为汗血宝马,载着主人冲出包围,很快甩掉追敌,返回唐营。当唐军将士正要庆贺主帅退难脱险时,什伐赤却长啸悲鸣,未等主人下鞍就轰然倒地。李世民此时发现自己毫发无伤,而他的坐骑什伐赤却身中五箭,由于奔跑过快,失血过多而亡。什伐赤本属于隋炀帝,但由于思念故土,隋炀帝认为其倔强难驯,将其冷落。在李渊兵进长安后,李世民发现了这匹宝马,并将其精心喂养,使什伐赤逐渐恢复了往日雄风。李世民与什伐赤有着深厚的情谊,在什伐赤身亡后,李世民也难过落泪,因此什伐赤也位列昭陵六骏之一。
近些年来,各国学者对于昭陵六骏的名字来源何处被各国学者热议意昂体育,一说认为其来自于波斯语,一说认为其来自于粟特文,还有一说认为其为突厥文或梵文,但一直都没有定论。今年来,随着国际学术界对于突厥学、敦煌学和藏学的研究逐渐深入,西北大学文博院的葛承雍教授通过翻阅大量资料与对突厥学的深入研究,初步认定昭陵六骏与突厥的关系较大。唐太宗一生以征服突厥为荣,再加上突厥又有上万人后来到长安做官,使李世民对突厥习俗耳濡目染,且通晓突厥语的可能性很大。
在古代军事中,好的战马能够对战局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中原地区的自然环境并无法培育出较多的良马,因此唐朝的良马大多来自于外域,因此体现了唐与周围民族的交融。在唐朝初期,唐朝与突厥屡次进行战争,在战争中俘获大量来自突厥的优质马匹,同时通过利用隋代遗留战马,有力地补充了唐代的军队战力。在盛唐时期,万国来朝,优质马匹的流通由战争转向贸易与朝贡,唐朝由此获取了大量来自外域的良马。而六骏的命名也与突厥语的发音习惯更为相近,葛教授认为唐太宗用突厥语或突厥官号来命名自己的坐骑,不仅是为赞扬名品良种的骏马,更重要的是指以突厥人赞美英雄、勇士的风俗来纪念和夸耀自己的丰功伟绩。
葛教授对昭陵六骏来源等谜的破解,第一次全面诠释了昭陵六匹骏马来自突厥汗国及其控制下的西域诸国,也完整地勾画出了六骏的马种原型。不仅充分说明了1000多年前北方草原民族与外来文化在中原大地交流、融合的新气象,而且也给国内外学术界留下了无限遐想的探索领域,同时还对丝绸之路的现代文化旅游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促进作用。
昭陵六骏不仅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对李世民南征北战功绩的歌颂,以及对大唐王朝辉煌历史的铭记。它们以无声的语言诉说着那段英雄辈出的时代,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观赏和研究。它是一组集历史、考古、艺术视赏、社会价值于一身的文物精品,是中国封建社会综合国力最强盛时期的历史产物和历史见证,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充满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的物质载体。透过这些石屏,我们能够想象到当年太宗李世民征战南北的雄姿,时间将骏马的身姿凝固在石屏之上,但它们依然代表了中国古代王朝一统和中国与西域民族交流的一段缩影。如今昭陵六骏依然有两骏流落海外,我们依然希望它们有朝一日能够重返故国,与其他四骏一同,再现往日唐朝名骏的雄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