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意昂体育平台【周末观展】2025年1月11日展览预告

2025-01-26 07:46:3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展览分为“公主出汉廷·渔阳王后”“助力守南疆·汉长沙国”“演绎大汉风·她时代”三个单元。第一单元重点介绍了渔阳墓的考古发掘过程,通过墓中出土的刻“渔阳”题凑木、“长沙后府”封泥、“陛下所以赠物”木楬等文物揭开墓主人身份之谜。第二单元依托于汉长沙国重大考古成果,结合文献资料,深入剖析渔阳王后为维护国家统一、政治稳定而来的责任和使命。长沙国的建立不仅标志着湖南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治版图,而且推动了湖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长足发展。第三单元聚焦于渔阳王后生活的时代,从华服精器到娱乐休闲,从精湛的工艺到卓绝的艺术构思,都再现了汉代长沙国活色生香、令人艳羡的贵族日常。观众既可以从中领略到楚汉时期高度灿烂的长沙地方文明,奠定了长沙“楚汉名城”的历史基调,又可以看到湖湘文化不只是一种地域文化,而是中华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诗歌繁荣的唐代,创作、欣赏唐诗高度社会化,诗意无处不在,在一瓢一饮间融入生活的一日三餐里。传统的文学、诗歌多是文人墨客的作品,但长沙窑让我们看到,在唐代连瓷器也为诗歌留下了位置。得益于釉彩装饰工艺,长沙窑将瓷器与诗文、书法和绘画有机结合,为唐人的生活意趣和烂漫诗心提供更为广阔的展示舞台。

  长沙,一座由星辰而得名的城市。20万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生息繁衍。经商周南征,楚人经略,汉廷分封,唐宋繁华,至清初定为湖南中枢,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亦如星汉闪耀着璀璨光芒。长沙,一座以山水而形胜的城市。拜造化之赐,浏阳河绕东,岳麓山屏西,一曲湘流南来涌,多彩橘洲江心卧。山水洲城,融为一体。历代积淀而成的城市格局,彰显出长沙独特的气质。长沙,一座因文运而昌盛的城市。屈贾以降,群贤纷至,名宿云集,人才辈出。膺“屈贾之乡、潇湘洙泗”的美誉,扬“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之况境。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湖湘文化,造就了长沙“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人文情怀。“湘江北去——长沙古代历史文化陈列”,带您领略长沙的过往。

  展览分六个展区,解读长沙自20万年前有人类活动以来,历经商周南征、楚人经略、汉廷分封、唐宋繁华至清初定为湖南中枢的发展过程,彰显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

  近代百年,中华民族灾难深重。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深受湖湘文化浸染的长沙人民以天下为己任,艰难求索,前赴后继,力挽狂澜,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作出了卓越贡献。“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而长沙是他们的最初舞台。战争后,从岳麓书院走出去的陶澍、贺长龄、魏源等经世先贤放眼世界发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时代呐喊。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中兴将相图强求富,创办洋务,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谭嗣同、唐才常等维新志士引领新政,参与变法,血荐轩辕。黄兴、宋教仁等辛亥元勋创立华兴会,共组同盟会,推翻帝制,创建民国,居功阙伟。、蔡和森、何叔衡、等革命领袖,胸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伟大理想,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开创了建立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宏伟大业。

  展览分倡导经世、引领新政、辛亥首应、建党先声、秋收起义、团结御辱、和平解放等七个部分,表现深受湖湘文化浸染的长沙人民以天下为己任,艰难求索,前赴后继,力挽狂澜,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的卓越贡献。

  展览分为新河传说、激荡江河、文化客厅三部分,通过罗斯旦的纪实摄影作品,寻迹这块浏阳河与湘江交汇碰撞的土地上,自民国到今天的点滴变化与岁月烙印。

  湖南不仅山水婀娜秀美,而且历史悠久深厚,人文荟萃。本展览遴选出湖南博物院藏明清以来湘籍或客湘士人的作品90余件(套),分为“鸿儒博学”“文臣雅韵”“儒将襟怀”“客湘政宦”四个单元,不惟展示其艺术风采,更是彰显湖湘文化滋养下士人的涵养与精神面貌,从中领悟到“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湖湘精神。

  此次展览是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五十周年系列活动的压轴项目,精心挑选了泰祥洲近两年的新作品和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共计70件(套),是艺术家阶段性的总结回顾展。展览分为四个章节,主要呈现对马王堆汉代文化图式在当代语境下的全新演绎,以及面对潇湘厚重的历史人文,如何不断更新具有时代性的艺术表达。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的长沙市。1972-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先后发掘了3座西汉时期墓葬。墓葬的结构宏伟复杂,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由三椁、三棺及垫木所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有木炭,木炭外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墓葬内的随葬品十分丰富,共出土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陶器、竹简、印章、封泥、竹木器、农畜产品、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

  湖南的历史文化,是“湖南人”自身创造湖南区域历史、积累湖南区域文明的过程。因此,策划反映湖南地区历史文化的基本陈列,只有围绕“湖南人”为展示核心,历史和文明才有灵魂与内涵,才能成为本地区乡情宣传、教育的平台,才能成为外地游客系统了解湖南地区历史文化的窗口,才能起到传承历史、启迪当下的作用。本陈列从“湖南人”第一人称的自身来展示湖南的历史与文化,分别向观众解读湖南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与发展轮廓是什么样的?即第一部分“家园”;接着展示这里生活着一群什么样的人,现在的湖南人是如何形成的?即第二部分“我从哪里来”;然后诠释湖南人是如何获取生活资源的?即第三部分“洞庭鱼米乡”;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状况以及相关生活习俗,即第四部分“生活的足迹”;最后提炼总结出湖南人的精神气质是什么?即第五部分“湘魂”。五部分层层递进,彼此融为一体,十分自然地做到展览要“见人见物见精神”的目的。

  百年来每一次时代的向前,都倒映着年轻人的身影,他们用信念把黎明提前,用奋斗抚平动荡,用青春谱写时代之歌。

  青年胸怀远大理想,求知问学、锤炼革命本领,追求真理、勇担民族复兴使命,知行合一、唤醒广大工农群众。他直面困难,敢于斗争,主张奋斗。

  本展览以时间为轴,甄选来自湖南博物院、长沙市博物馆、与第一师范纪念馆、湖南省档案馆的150余件展品,展示青年从师范求学到领导工农运动的奋斗历程,讲述他在锤炼品德修为、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等方面的榜样力量。

  “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由湖南博物院与中国数字图书馆联合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汪悦进教授团队推出。本次展览整合全球性的学术资源,结合全球学术界对于马王堆汉代文化研究的最前沿成果,深入挖掘马王堆汉墓所承载的汉代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全方位展示马王堆汉代文化、艺术、想象与认知世界,充分展现早期中国文明对于宇宙时空与生命仪式的壮阔想象与艺术表达。本展览由“时空”“阴阳”“生命”三个艺术主题构成,充分展现“宇宙运转——生命升华”的动态过程,借助超高清文物扫描、三维投影、裸眼3D、生成算法艺术、异形LED球幕等前沿多媒体数字技术,为观众带来深层次的、对于中国早期宇宙生命观的认知体验和艺术震撼。

  长沙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勤劳智慧的长沙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沙非遗馆基本陈列以“家”为主题,分为家堂、家艺、家音、家味、家节、家人六大部分,收藏各类非遗展品千余件,将长沙人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趣味与知识结合的方式,穿越历史长河来到观众眼前。让人真切地感受这些融入长沙骨血、体现湖湘魅力的“长沙老家”文化精华,让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或是归家的游子在这里都能找到共鸣,感受家的乡味、乡音、乡情,走进长沙人的老家,领略湖湘文化的魅力。

  长沙简牍博物馆一楼基本陈列名称为《文明之路—长沙简牍博物馆基本陈列》,该陈列由四个部分组成,《三国吴简》部分系统介绍三国吴简的形制、内容及学术界对该批简牍的研究成果,重点展示吴简中关于赋税、籍薄、司法、户籍意昂体育平台、职官、纪年等主要内容,通过复原、动漫、宣传片等形式再现了古代简牍制作、生活及简牍发现、发掘场景;《中国简牍》部分主要通过图文和实物相结合的形式按时代序列介绍了战国至魏晋时期各地区简牍发现与研究的主要成果,使观众能能清晰了解我国简帛学发展历程;《世界文字载体》部分主要介绍世界各地自古以来文字书写载体的基本情况,使观众充分认识作为文明基本要素的文字在世界各地的承载与传播;《中国简牍书法》部分主要以图版形式介绍我国简牍书法的演变、发展和成熟过程。

  《湘水流过——湖南地区出土简牍展》是长沙简牍博物馆利用自身藏品优势,突出地方文化特色,集全省简牍文物之大成,精心打造的基本陈列展。展陈面积约为2000平米,分为“潇湘弦歌”和”“简里湖湘”两个部分。

  “潇湘弦歌”部分由“潇湘访古”和“三湘寻简”两个单元组成。介绍湘、资、沅、澧四大流域的重大考古发掘和具有地域特色的出土文物,突出简牍的发掘和整理研究情况,其中详细介绍了12批次最具代表性的简牍考古发现,充分展现了湖南地区简牍文物的考古发掘、研究、保护能力。

  “简里湖湘”部分由“楚风漫漫”“洞庭之波”“国之南疆”“边境风云”“晋风悠悠”五个单元组成。分别展示了湖南地区出土的楚简、秦简、汉简、三国吴简和晋简丰富的内涵,既从宏大的叙事角度展示了简牍时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又以见微知著的方式揭示了先秦至魏晋芸芸众生的生活百态。结尾部分展示了简牍时代落幕之后,简牍文化对后世中华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展览采用简牍藏品加文物图片的形式,系统地展示简牍时代——战国、秦、汉直至魏晋时期华夏民族的精神风貌,介绍简牍文化的基础知识,呈现简牍书法之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之根,是华夏之魂。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湖南再红刺绣艺术博物馆充分发挥非国有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将江再红女士几十年的刺绣收藏公益性展示出来,在宣传和弘扬湖南湘绣文化的同时,达到教育和人文目的,并通过一系列研究和研讨,将湘绣背后的人文价值挖掘到最大,实现普惠于民,活态传承。

  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基本陈列《学习雷锋好榜样》分为“平凡的人生”“伟大的精神”“永远的榜样”三个部分。陈展面积3881平方米,共展出文物实物368件,照片359张,雷锋日记诗文61篇。陈展客观真实地展示了雷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突出了雷的成长历程、雷锋精神在雷锋家乡的起源传承、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的题词以及全国各地所涌现出的学雷锋先进典型和感人故事。

  ⏰展览时间:常年陈列,9: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02“与时代同行——纪念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题词六十周年专题展”

  “与时代同行——纪念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题词六十周年专题展”于2023年3月3日正式开放。展陈总面积808平方米,分为“伟大号召”“蔚然成风”“精神永恒”“闪亮名片”“前进灯塔”五部分。共展出实物、书籍等展品468件,用珍贵的文物实物、丰富的档案资料、生动的图片视频,全方位展现全国特别是湖南全面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弘扬雷锋精神的生动实践。

  ⏰展览时间:常年陈列,9: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新时代廉洁文化专题展于2023年12月18日开放,展陈面积240平方米,共展出照片35张,选用雷锋日记21篇、雷锋语录73条,设置电子屏4个,互动区1项。展览从“听党话跟党走,做一颗平凡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做一颗闪光的螺丝钉”“常检查拒腐蚀,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三个部分,深挖雷锋精神中闪烁的廉洁因子,厚植廉洁文化。

  ⏰展览时间:常年陈列,9:00—17:00(16:30停止入馆)意昂体育平台,周一闭馆

  长沙国防(人防)教育馆于2007年由原雷锋纪念馆展室改建,2020年再次改陈,陈展区分为六个厅,分别为序厅、国防教育厅、人防科普厅、影院、互动厅和国防知识走廊。陈展厅内容主要为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新中国国防与人防建设成果、军衔、武器装备介绍及湖南籍著名英模录等。

  ⏰展览时间:常年陈列,9: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历两千余年风华,楚汉名城长沙始终熠熠闪光,其城名、城址从未更改,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在今市中心五一广场区域的西南方向,今太平街巷内,静立着被称为湖湘文化源头之一的贾谊故居。故居始建于西汉初年,千年来毁建相继。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贾谊故居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近两年来又对故居南侧区域,即清代扩修的清湘别墅区域进行了发掘。

  根据故居南侧区域的发掘成果,该遗址战国至明清各时期遗存堆积层次明确、年代序列完整,且每个时代各具特色。从汉代夯土建筑基址到唐、五代大型建筑基址,再到元明中小型民居房址,勾勒出由官署到民居的转变过程。考古出土各类遗迹遗物,遍及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我们能从中窥见作为湖南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长沙“城里人”生活图景。

  本展览一方面重溯贾谊故居历史,另一方面展示故居南侧工地的最新考古发现,两相结合,以小见大,展现两千余年间屈贾之乡的人文风貌。

  砚,特别是古砚,集天工与人工于一身,涵盖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雕刻、书法、金石、考古和地质等多门学科,凝荟文人精神与涵盖渊源典故的人文价值。

  长沙市盛砚砚台博物馆展馆面积近3000平方米,藏品3000余件,共设五个展区:即高古砚、名家墨砚、湖南地方砚、四大名砚和湘军将领砚。展出了各个历史朝代的具有特色的砚台1000余方,向人们展示出砚的材质、造型、纹饰、雕刻工艺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夏国安艺术博物馆收藏宋代石刻珍品80余件,主要分武士、侍者、神兽等类,采用浮雕手法,雕工精细,展现出充沛的艺术张力和丰富的审美意趣。

  这些石刻既有怒目圆睁、风骨铮铮的神武勇士;也有惟妙惟肖、姿态各异的男女仆从;还有动感十足、栩栩如生的四灵神兽,均表现出较高的个性化特点,而且其中部分石刻形象还有前后呼应、相互连贯的特征,反映出强烈的故事性,犹如连环画中的精彩片段,各自成趣,却又相得益彰。

  展览主题紧紧围绕“东方园林美学”,湖湘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推广包括融合地域特色文化元素的人文、家居和木雕文化。园区内总共恢复明清徽派建筑6栋,门楼4座,石桥1座,囊括建筑、器物、园林花木及戏曲演艺艺术等多元表达的东方艺术展。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注重发挥党领导的工会组织的重要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把广大职工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这是我们党的一个突出政治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鲜明特点。

  历史就是最好的证明。1923年3月,在湘区委领导下,铜官陶业工会成立。同年春,创建铜官陶业工人支部。铜官陶业工人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工会,勇担使命,勇于斗争,书写了陶业工人的传奇,成为屹立在湘江东岸的一面旗帜。

  新中国成立后,铜官陶业迎来新生,广大陶业工人在党的领导下,薪火相传,团结奋斗,推动陶业健康发展。特别是新时代,铜官陶业焕发新生机,陶业文化和产业复兴,铜官窑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铜官陶业见证了“咱们工人有力量”,向劳动者致敬!

  陈列展览包括“一个字让你爱上中国”序厅、“一个字让你爱上中国——汉字艺术生命演化陈列”展厅、“一个字让你爱上中国——汉字艺术世界陈列”展厅、“一个字让你爱上中国——汉字美育体验馆”展厅,3个基本展厅,1个临时展厅,展陈面积4000多平方米。“美因你而来”序厅又称“习礼区”,主要展示用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和俄语联合国六种语言呈现这一条独特的信息。“一个字让你爱上中国——汉字艺术生命演化陈列”主要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再到楷书、行书、草书,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各个时期的汉字代表作品。“一个字让你爱上中国——汉字艺术世界陈列”主要是集大千世界之精华、字里乾坤之奥妙的展示空间。“一个字让你爱上中国——汉字美育体验馆”主要展示根据汉字演进历史的甲骨工坊、简牍工坊、刻字工坊、拓字工坊、印字工坊等15大体验项目。通过科技与传统的结合,为参观者提供了一系列沉浸式互动体验项目。

  陈列展览包括一楼汉字艺术陈展厅,二楼汉字艺术体验厅。汉字艺术陈展厅主要展示汉字起源、汉字演进、汉字象形、汉字艺术二十几个方方面面。汉字艺术体验厅: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底,以汉字为核心元素,结合“知行合一”创新的展陈方式和多元化互动模式,以互动教育为理念,通过动眼、动嘴、动耳、动手、动脑的五感体验,引导体验者完成“探索、发现、再发现”的过程;在传统与科技之间,通过触摸、场景等不同的体验方式与展览、互动的可移动式教具,让汉字活起来。

  佛教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瑰宝。金铜、石木、陶瓷等坚硬材质与佛教神祇慈悲情怀的奇妙组合,赋予了佛造像艺术至刚至柔的文化品格,形成了有别于绘画艺术的独特表达。本展览整合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和湖南博物院藏近400件佛造像精品,展现从魏晋以来一千余年间经典的佛造像风格与艺术流派。

  在中华传统文化主体结构中,儒、道、释是三种互补共生的知识体系和文化源流。自先秦至汉滥觞以来,它们从彼此的排斥冲突到相互的吸纳渗透,再到整体的融会贯通,在持续的历史互动中走向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明清时期,儒、道、释在延续各自传统的同时,实现了三家在内涵和物质形态上的融合,其中以各种人物画、造像、雕刻及文学图像的流行尤为明显。这些具有内在关联性的视觉文化,形象地勾勒了明清时期社会文化、审美趣味与精神生活世俗化、日常化的重要历史特征。它们像“文化基因”一样根植于历史深处,对中国乃至整个东方文化产生了普遍而深刻的影响。

  无限佳丽,佳丽无限。在明清人物画的传承与发展中,多少知名或不知名的丹青妙手,从引经据典到中体西用,从笔墨写照到留真传神,把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以及她们动人心魄的文学故事图绘于史。今天,她们穿越数百年世俗社会的成规习见与我们相遇……或许,画框内外,每一次的目光相接,都将赋予她们新的生命与意义。

  展厅分为溯菊、忆菊、赏菊、弘菊四个部分,再现了天然珍稀矿物菊花石的前世今生,介绍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菊花石雕的传承与发展,展出了精美的菊花石雕作品。

  以“和谐茶汇”为核心,采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灯光音响设施,并特别聘请了一批国内茶、茶文化首屈一指的专家队伍进行博物馆内藏品征集、文字内容的撰写与审核。陈列展厅内介绍了茶叶的发展历史,中国茶及茶文化的世界传播,茶叶加工工艺,茶与健康以及茶产业发展的状况等,并着重推介展示了湖湘茶文化,湖南茶产业及湖南茶叶品牌产品和特色茶叶珍品。引导各位爱茶人士全方位的初步了解认知中国茶及茶文化,特别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湖湘茶及茶文化。

  2024第九届“艺术长沙”的主题为“处处有灵光”,和往届“艺术长沙”更偏向绘画不同,本届邀请了更多以不同媒介进行创作的艺术家,旨在创造观众、作品与城市之间更为细腻、丰富的体验与交流方式,并以走向未来和多元生活的姿态,呈现艺术的灵光与当下生活在历史、此刻和未来的流变。

  本届“艺术长沙”分为两个主展区,分别是长沙美术馆展区和美仑美术馆展区。同时,三个平行展分别是在李自健美术馆、湖南国画馆和铜官窑镇举行。

  此次展览,是正值 2024第九届“艺术长沙”之际,李自健美术馆精心筹划的代表性当代艺术展览,将给人们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和深层思考,充分展现出蕴含了中国表现艺术的精神力量,势必在整个“艺术长沙”活动中大放异彩。

  李自健油画常设展,汇集并长期展出李自健先生海内外艺术生涯中,各个时期以写实主义风格油画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意昂体育平台,巨幅历史油画《南京大屠杀》为镇馆之作,四大展厅近五千平方米的空间展出了《乡土系列》《母女系列》《红花被系列》《美国流浪人》等十七个系列的三百余幅作品。史料展厅则汇集了大量图文史料,观众能籍此走进画家的传奇人生,探寻其艺术的成长轨迹与人生奋斗的坎坷历程。

  星云大师书法馆为李自健美术馆中的馆中之馆,千余平米的展览大厅,陈列了星云大师众多代表性的书法作品,许多作品为星云大师严重视障后的“一笔字书法”盲书作品。最大书法原作诗词《沁园春·雪》长达14米,高3.28米,为大师独一无二的巨幅墨宝真迹。展览中许多作品为藏家所汇集,也囊括了星云大师先后赠予李自健夫妇的许多墨宝。“星云大师书法馆”还以相当多的图文史料陈列,展出星云大师的人生轨迹与一生弘法利众的伟大业绩。

  两百四十六件以湖南雕塑家为创作主体的雕塑作品大展,以史无前例的规模气象在湘江之滨的李自健美术馆五千余平方米的B区展厅、心灵空间、亲水平台、中央平台等地盛大展开,是对湖南雕塑艺术近三十年来成就的大检阅,也是对湖南雕塑艺术前景的美好展望。

  此次大展,见证了湖南雕塑发展进程的前辈雕塑家们,积聚了他们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新生代年轻雕塑家们,以开放的心态、进取的精神踊跃参与这一艺术盛典。湖湘文化艺术发展的精彩画卷。从改革开放以来雕塑家们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我们感受到了时代的轨迹与发展;从新生代艺术家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新时代勃勃生机。

  

搜索